捍衛一中原則,維護戰后國際秩序的題中之義

汪曙申



	
20世紀上半葉,人類社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接踵而至的戰爭,給人類文明帶來
至深的黑暗。伴隨二戰結束,國際社會和主要國家進行了深刻反思,共同決定吸取
歷史教訓,創建新的國際規則与秩序,維護人類長久和平与整体利益。中國作為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重要成員,為二戰胜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中
國与國際社會一道積极協商成立聯合國,共同制定《聯合國憲章》,進而為新的國
際体系与國際秩序奠定基礎。

中國是二戰的戰胜國,收复了中國領土台灣和澎湖群島,重新行使對台灣及其附屬
島嶼的全部主權。台灣回歸中國是二戰胜利成果和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具有全面充分、無可辯駁的法理、歷史、事實与認同基礎,是“台獨”分裂勢力
和國際反華勢力無法撼動的。就此而言,捍衛一中原則也就成了維護戰后國際秩序
的題中之義。

首先,國際法确認台灣重新納入中國版圖,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二戰中后期,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家協商討論戰后國際安排,其中就包括制止和
懲罰日本在亞太地區的侵略。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在埃及開羅舉行高峰會
議并簽署《開羅宣言》。這一宣言于當年12月1日對外公布,在對日戰爭的宗旨中,
明确指出要使日本所竊取于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開羅宣言》是具有重要政治和軍事意義的國際法文件,為确立戰后國際秩序,特
別是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秩序奠定了基礎。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
《波茨坦公告》,第八條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于
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波茨坦公告》明列的
條件均具有國際法層面的強制力。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當年9月2日,在美國海軍“密蘇里”號戰列艦上舉行正式的日本受降儀式,日本政
府代表在署名簽字的《日本投降條款》中明确表示,“承擔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
項規定之義務”。

從《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到日本投降書,形成環環相扣的法律鏈條,确認了
戰敗的日本必須將台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
省受降儀式”在台北市舉行。中國政府正式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重入
中國版圖,中國政府恢复對台灣行使主權。中國從法律和事實上收复了台灣,全面
實施管轄与治理,獲得國際社會的普遍接受与認可,成為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
序的一部分。

其次,聯合國認同和支持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一個中國原則成為以聯合國為核心
的國際体系的重要規范。

聯合國的成立和發展,构成戰后國際秩序的重要支柱。《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
是所有聯合國成員國都需接受并予以遵循的。主權原則是《聯合國憲章》的基石,
世界各國主權平等和不干涉他國內政是當代國際關系基本准則。1945年台灣回歸中
國以后,不存在自行管理國際關系的權利和能力。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取
代中華民國政府成為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是中國內部的政府繼承,中國的主權
沒有分裂,台灣作為中國領土一部分的政治法律地位沒有改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
府在國際上代表包括台灣在內的中國行使國家主權。1971年,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
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复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立
即將台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机构中驅逐出去。這進一步否定了“兩
個中國”“一中一台”,鞏固了國際社會一個中國格局。

堅持和維護聯合國權威,就需要堅持和維護一個中國原則。在聯合國法律文件、聯
大決議和專門机构体系當中,台灣明确地被定位為中國的一個省,台灣地區參与聯
合國活動需要獲得中國政府同意。聯合國秘書處法律事務辦公室官方法律意見明确
指出,“台灣作為中國的一個省沒有獨立地位”。當今世界,一個中國原則的法理
基礎不容挑戰。任何歪曲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行徑,不僅是挑戰中國的主權統一和
領土完整,也是挑戰聯合國權威和戰后國際秩序,相關行為者勢將淪為現狀的片面
改變者、和平的蓄意破坏者。

再次,世界各國与中國建立和發展外交關系,接受和遵循一個中國原則成為普遍共
識和基本准則。

作為國家之間的交往活動,外交必須遵循主權平等原則,否則將淪為強權政治的工
具,損害國際關系的公正合理性。中國政府与建交國的建交公報,必然闡明建立外
交關系的基本立場和原則,對雙方具有嚴肅的政治規制力和法律約束力。建交公報
的核心問題包括一個中國原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构成一個邏輯嚴密的政治承
認和法律承認。它排除了“兩個中國”或者“一中一台”,也排除了台灣具有獨立
地位或者擁有獨立權利。

進入21世紀以來,一個中國原則在國際社會得到越來越廣泛和有力的支持。183個國
家与中國建交,普遍承諾不同台灣發生任何官方關系,不進行任何官方往來,堅定
支持中國統一大業,支持中國政府為實現國家統一所做的一切努力。對于一個中國
原則的國際承認已成為外交關系前提和國際關系准則,任何國家挑戰和違背它,都
將損害与中國的關系。賴清德執政以來自稱“台獨工作者”,拒絕承認一個中國原
則和“九二共識”,挑戰“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和法理事實,大肆鼓吹“台
灣是一個獨立國家”“兩岸互不隸屬”。這种“台獨”挑釁行徑暴露出他是不折不
扣的“和平破坏者”“戰爭販賣者”“麻煩制造者”,已然引起國際社會高度警惕
和反對。

最后,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決不允許外國勢力介入和干涉。

通常來講,內政是指國家主權范圍內的一切事務。《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尊重國家
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干涉別國內政等重要原則,是現代國際法和國際關系的基石。
如果沒有主權賦予的与保護國家內政相關的國際法原則,國際關系將倒退為恃強凌
弱的叢林狀態。中國法律明确規定,解決台灣問題、實現國家完全統一,是中國的
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涉。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它的真正
現狀是: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不管台灣當局編織何种
口實謀求“台獨外交”,都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現狀,也改變不了一個中
國原則的歷史和法理根基。

說到底,解決台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情,要由中國人來決定。中國大陸主張在
一個中國原則前提下通過兩岸協商談判解決分歧,堅決反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
部干涉。國際社會絕大多數國家支持中國政府和人民反對“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台灣獨立”的正義斗爭。當今任何國家、任何勢力和任何人別有用心地炒作“台
灣地位未定論”或者替民進党當局“新兩國論”背書,都是蓄意歪曲台灣問題的性
質,對抗國際社會一個中國的格局,挑戰國際法和國際秩序。新時代以來,祖國大
陸解決台灣問題的基礎更雄厚、能力更強大,中國終將統一,也必將統一。任何外
部勢力插手台灣問題、阻撓中國統一,都是与歷史潮流和大勢對抗,必將以失敗告
終。

(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Copyright(c) Alliance for China's Peaceful Reunification, USA.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