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两岸论述”简述

刘红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只要说到国民党,都会说它的“核心论述”出了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两岸论述”,
自“1□1选举”失败、江启臣当选国民党主席多次反复强调要提出“新两岸论述”,
到6月国民党改革委员会全体会议出台新的“两岸论述”、9月先后在党的中常会和
“第20届全代会4次全会”通过相应议案,作为党的现阶段基本路线、特别是两岸政
策的理论性描述,由于重点内容的欠缺,不仅没有让人解惑,更是让人疑虑重重,
很难为处于大失败阴影下的国民党带来想要的愿景。

一、“论述”为何重要?
政党的“论述”,是对基本路线、政治主张、行动纲领、政策方针的理论论述和分
析。中国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则是对其两岸政治定位、两岸政策的理论论述和
分析。对于台湾各类政治势力来说,“两岸论述”很重要,对于国民党来说,是决
定其下一步如何动作,尤其是实现党的复兴的需要。

(一)两岸关系属性决定论述的重要
有人说闽台之间,具有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
“五缘”关系,事实上“五缘”也存在两岸之间。无论是历史上台湾依靠大陆存在
和发展,还是从40年的交流交往成果看,两岸已经具备共同繁荣的特性,已经开始
形成今天的发展共同体,明天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是否稳定和发展,对于大陆
民众来说是高度关心,对于台湾民众来说是极度担心。台湾作为弱小一方,更想得
到大陆提供的各种实际利益,社会各界、民意和舆情当然担心两岸关系的任何波折,
必然也对朝野政党的“两岸论述”感兴趣。因此,对于江启臣在3月间胜选中国国民
党主席时提出的出台“两岸论述”的规划,社会上给予关注也在意料之中。

从另一个角度看,“台弱陆强”效应越来越强烈,蔡英文当局推行“渐进台独”,
否认“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少,挑衅性越来越多,小运作越
来越频,两岸关系严峻复杂、甚至冲突隐患也在增加。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两岸关
系的任何波折必将在岛内掀起风潮的惯例,现在面对蔡当局的挑衅,岛内社会各界、
民意和舆情对于两岸关系的担心日增。“两岸关系感冒,台湾发烧;台湾当局挑衅,
岛内紧张”。也正如此,使得台湾社会各界、民意和舆情都高度关注两岸关系,当
然关注朝野政党的两岸政策,当然关注中国国民党的“两岸论述”。

(二)国民党复兴需要完成“两岸论述”
对论述方中国国民党来说,是政治政策宣示;对社会各界来说,是了解国民党的窗
口和渠道。国民党正是看到“两岸论述”在社会上的关心度,所以也把其作为实现
国民党扩大政治影响的突破口。处于大败阴影下的国民党,扭转败局,推进党的复
兴,为打好2022年的“九合一选举”和2024年的“二合一选举”创造条件,成为全
党、特别是党的领导集团唯此唯大的要务。与调整党部领导机构和人事、建立务实
运行机制等政治改革同时,就是重新解释党的政策。特别是想通过完成“两岸论述”,
助力党的振兴。当然,对于党主席江启臣来说,如果对于两岸政策等党的重大理论
决策有建树,也可以为连任党主席铺路。

如果“两岸论述”立场正确,务实到位,确实能够起到巩固基本盘的作用,成为团
结中国国民党基层、巩固蓝营群体的作用。无论是要继续过去40年来国民党在两岸
关系中作出的贡献,还是要实现在岛内上台执政,都需要巩固基本盘。具体说就是
韩国瑜在选举中获得的552万票,作为国民党的基本支持者队伍,需要稳定、强化和
扩大。与时俱进、务实可行的国民党的“两岸论述”,是可以巩固和指导这支队伍
的。

如果“两岸论述”立场正确,务实到位,确实能够起到扩大支持者的作用。中国国
民党在“总统选举”中输265万票,所以影响和吸引浅蓝浅绿及中间选民,是国民党
的重要任务。为此,提出既能坚持国民党的政治理念、发挥国民党的砥柱作用,又
能为广大选民接受和支持的“两岸论述”,可以提升党的社会支持度。

通过“两岸论述”来扩大党的影响,争取更多选票,不仅是中国国民党的做法,民
进党也是成功的实践者。在陈水扁、蔡英文分别胜选各自连任前的准备期间,当时
民进党负责人许信良、陈水扁、蔡英文、苏贞昌等,都策划、推动过“西进政策大
讨论”、“中国政策大讨论”和两岸政策大讨论等事项,也就是变相的提出民进党
的“两岸论述”。这些“讨论和论述”,为当时提升民进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为
扁、蔡4度赢得选举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舆论准备。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中国国民党正确、成熟和可行的“两岸论述”,可以稳定党
内,引导社会,影响民意,争取选票。所以,一方面定位很高,作用很大,也很有
必要;一方面要求很高,难度很大,也很难做好。从具体结果看,国民党的“新两
岸论述”,具体政策效应和实践价值都不理想。

二、“论述”内容何许?
“两岸论述”是中国国民党的重要资产,理论宝库。国民党不仅长期坚持这一做法,
关键是对“两岸论述”内容也曾经有过创新。

(一)以往重视“两岸论述”
就“两岸论述”而言,中国国民党有过不同论述。两岸军事对峙时期,蒋家父子的
“两岸论述”主题,先后是“军事反攻”、“军事反攻为辅,政治反攻为主”、
“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等。

两岸交流交往开始后,李登辉的“两岸论述”主题,先后是“阶段性两个中国”、
“戒急用忍”和“特殊两国论”。到2000年3月,中国国民党败选、连战出任党主席
后,“两岸论述”开始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先是为1992年10月间两岸达成的政治共
识正名为“九二共识”,然后开始把2005年4月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达成“五项愿景”
作为“两岸论述”,并且成为马英九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时的两岸政策。马英九执
政期间的“两岸论述”,主题是接受“九二共识”,落实以“五项愿景”,推进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两会”签署23项协议,而且还在2015年11月在新加坡实现
“习马会”。

蔡英文胜选、连任及中国国民党失败以后,历任国民党主席洪秀柱、朱立伦、吴敦
义多次强调的“两岸论述”,主题是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推进两岸
关系和平发展。在2018年12月的“九合一选举”和2020年1月的“二合一选举”中,
国民党籍候选人们都能基本坚持国民党“两岸论述”主题,并加以政策化具体化地
方化。

与积极一面同时存在的是,消极一面也十分明显。如强调“一中各表”,在中国国
民党内和台湾内部,国民党的“两岸论述”在提到“九二共识”,都附有“一中各
表”的铨释,吴敦义更是直接提出“ū一中各表ó的ū九二共识ó”;如强调“互不否
认两岸的政治实体”,强调维护“中华民国”主权尊严,突出台湾的“政治实体”,要
求大陆正视这一“客观事实”,尊重“中华民国的现状”;如强调“不统不独不武”,
马英九多次论述“任期内不谈统一”和“台湾未来的前途应该由2300万人民做出民
主、自由的选择”,坚持“中华民国”架构下的“不统、不独、不武”政策;如把
“台湾优先”极端化,在两岸关系中,国民党方面言必称“台湾优先”,声称这已
“成为社会的核心主流价值”,政治地位、经济利益、生活待遇的“优先”无所不
包。如指责大陆,攻击大陆在香港和体制运作上“专断作法”,把“大陆加速政治
改革,落实民主法治”、签订所谓“人权协议”与两岸政治协商挂钩。

中国国民党“两岸论述”的消极面,不仅激化两岸政治对立,污染两岸交流环境,
而且也阻碍国民党自身的提升,“台湾优先”更是成为一种现代版的夜郎自大。

(一)“新两岸论述”局限性
观察国民党的“新两岸论述”,先是6月13日,中国国民党改革委员会的报告,表示
要肯定“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贡献,指出民进党长期抹
黑“九二共识”,蔡英文执政后表明不接受“九二共识”,两岸官方沟通管道中断。
“新两岸论述”有坚持“中华民国主权”、保障自由民主人权、维护台湾安全优先、
创造双赢共享繁荣等“4大支柱”,表示要“坚持ū中华民国主权ó,拒绝ū一国两制
ó!正视ū中华民国ó、才有两岸共识”、“保障自由民主人权,政治意识形态不应该
是侵害人民自由的借口”、“维护台湾安全优先,台海和平是两岸共同责任”、
“创造双赢共享繁荣,以互利双赢和透明监督健全两岸经贸”。有“4大优先行动”,
包括“恢复ū中华民国ó在国际组织的合理地位”、“推动两岸人权协议”、“推动
设置ū海峡两岸意外防止机制和行为准则ó”、“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制定党公
职两岸交流行为准则”等。

从内容和字面上看,“论述”能够肯定“九二共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
作用,指出蔡英文当局拒绝“九二共识”的危害;认为蔡当局制订的“反渗透法”,
是不当扩大行政裁量、侵害人民言论结社自由、限制台湾民众赴陆就业;表示要树
立尊重差异的普遍实践,重建两岸社会的彼此信任,两岸关系方能行稳致远;强调
要创造双赢共享繁荣,台海和平是两岸共同责任,两岸必需珍惜和平红利,共同维
护台海和平稳定。

但是要看到,中国国民党过去“两岸论述”坚持的消极面,像强调“一中各表”、
维护“中华民国”主权尊严、“台湾未来的前途应该由2300万人民做出民主、自由
的选择”、“台湾优先”极端化、扩大国际活动空间、对大陆的指责等,在“新两
岸论述”中不仅悉数继承,而且更有强化,所以其政治价值和实践价值大为降低。

改革委员会的“两岸论述”提出后,引发社会各界热议。特别是对其避谈“九二共
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政治基础作用、强化两岸政治对立的内容,更遭到党
内外的广泛批评。对此,国民党中常会和9月6日召开党代会涉及的“两岸论述”内
容有了部分调整,对于“九二共识”,江启臣在党代会致词时表示,基于台湾地区
“宪制性”规定的“九二共识”,延续两岸互动,并寻求互动方式的与时俱进。会
议的“党务报告”表示,国民党“坚决反对台湾独立与大陆的一国两制”,主张
“两岸交往与台美合作同步并行”,以维护台海和平;尽早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
例”立法,以推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下的服务贸易协议与货物贸易协
议;及呼吁两岸“官方”保障民间交往,避免干扰两岸正常交流。从内容上看,在
保留6月改革委员会提出的“新两岸论述”主要内容同时,将肯定“九二共识”在两
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历史性贡献,提升到肯定“九二共识”在“延续两岸互动,
并寻求互动方式的与时俱进”的作用。

国民党党内经过几个月来围绕承认“九二共识”展开争论,江启臣听取党内意见、
经过思考后,部分回到应有的立场。对此有媒体指出,国民党的“核心论述”,为
ū九二共识ó设置限制性条件,为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上扮演积极角色设置障碍。
国民党自我设限的后果是,不但提不出积极性的两岸问题解决方案,而且原有的优
势也进一步流失。从这个角度来看,国民党的发展前景极不乐观,但可能正是国民
党的竞争对手民进党所乐见的。”

    台湾大学教授、曾在年初宣布参选过国民党主席的张亚中认为,国民党拿着台
湾地区“宪制性”规定喃喃自语,不能正视两岸政治难题,无法提出两岸解决方案,
这是国民党长期的大问题。国民党的“九二共识”内涵从缩小到异化,江启臣的
“两岸论述”算是意味国民党正式放弃了两岸核心论述,民进党在笑了,期盼两岸
和平的国民党员也只能无奈地对空长叹了!

台湾媒体认为,江启臣主导下推出的“核心论述”,“得到了中央党部系统以及地
方派系的认同”,包括黄复兴党部在内的认同两岸统一核心价值的反“独”力量已
经离散,“党内部分党内高层在内部会议已经公开呼应所谓ū华独ó的主张,认为这
是国民党唯一要走的路,年青时代则更为激进。” 
    
曾任国民党大陆部副主任及青年部副主任的中评委、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
则说,国民党要明确方向和终极目标在哪里?“国民党应先讲好自己与大陆和共产
党的故事,梳理清楚两岸之间的关系,在两岸关系与大陆政策方面先下操作型定义,
拿出具体作为帮台商、台生、陆配排忧解难,处理能够说到做到的部分,才能一点
一滴争取台湾人民的认可与认同。”放弃“核心竞争力”、失去了两岸优势的国民
党还能做些什么?关键是,如果继续激化两岸政治矛盾,偏离坚持“九二共识”和
坚决反对“台独”的“核心论述”,国民党的改造缺乏精神支柱,党的改造成“软
脚蟹”,基本盘主体又要有松动。

三、“论述”要有提升
中国国民党大败之余,任何决策肯定都和如何复兴有关,“两岸论述”的提出也是
如此,问题是能否达成目标?

(一)符合党的任务?
中国国民党的中心工作是重返执政,要想重返执政先要实现党的复兴,要想推进党
的复兴则要有正确的路线、战略和策略,“新两岸论述”没有反映出战略设计所需
要的新视野新视角新视点新主张。

“新两岸论述”不重视70年来中国国民党过去的历史和经验。国民党最困难的时期
是2000年后,李登辉叛卖,新党出走,宋楚瑜挑战,陈水扁胜选上台后极力打“蓝”,
国民党主席连战靠“九二共识”、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2008年马英九胜选打
下扎实基础。同样,当时也是两岸关系最困难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和大陆为了两岸
人民的共同利益,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竟然成功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
面。“两个最困难”和国民党今天面临的局面有相像之处,“新两岸论述”为何对
当时国民党扭转被动、改变劣势的历史性作为没有什么思考?

“新两岸论述”表述重点内容有误。“新两岸论述”表示,“作为负责任的政党,
中国国民党应该提出解决两岸难题的具体主张和为什么如此主张的理由”,可是具
体内容却与此相背。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是影响两岸关系行稳致远的总根
子,争取早日解决政治对立是两岸政治解决的基本任务。无论是解决“总根子”,
还是启动两岸政治协商,或是安排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和任务,大陆态度积极、
立场明确和政策具体。“新两岸论述”没有提出任何积极性的建议不说,而且还声
称“没有ū中华民国ó就没有ū九二共识ó”;“唯有本于ū中华民国宪法ó的两岸共识,
才能重新开启两岸官方对官方协商”;“在ū中华民国宪法ó之下,没有ū一国两制ó的
空间”。此类提法不符合“九二共识”内涵,因为事实是先有“海峡两岸共同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然后才有“各自口头声明方式表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
更非仅是“工具性论述”。“新两岸论述”的论述,是在激化两岸政治对立,误导
台湾一方,有损于国民党在两岸关系上“负责任政党”的形象。

“新两岸论述”自费武功。在“两个最困难时期”,中国国民党开始在岛内,高举
“九二共识”大旗,启动两岸经济文化论坛,促进两岸交流交往,在大陆的配合下,
为台湾社会、经济和民众带来发展红利。不可否认的是,马英九第二任期,马英九
方面、国民党与大陆的交流、协商,一再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问题是出在绿营的
煽动和误导,也是因为国民党的一些具体措施、口号,尤其是利益分配做得不到位。
“新两岸论述”闭口不言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贡献和主导岛内两岸
交流交往的功绩,没有思考如何继承发扬光大,以造福于两岸,造福于台湾同胞,
造福于国民党;对于党内在两岸交流交往上出现的问题,没有提出相应的系统解决
办法。请问,这对国民党的复兴有何帮助?

(二)能巩固基本盘?
中国国民党虽处于大败之后的阴影中不能自拔,但基本队伍还在。以重大选举为例,
在今年“1□1选举”中,韩国瑜拿到552万票、“立委”是38席,再加上已有县市长
14席,表明基本队伍没有走失。自2000年3月选举失败、第1次下野至2014年11月的
历次选举,国民党的得票率基本保持在四成五至五成五之间,或者说基本能够胜选,
展现出基本盘国民党稍大于民进党状态。2014年11月地方选举即首次“九合一选举”
国民党大败始,其后在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2018年12月“九合一选举”和
今年1月“二合一选举”中,国民党只是“九合一选举”大赢外,其余3次皆大输,
展现基本盘国民党小于民进党状态,最典型的是“二合一选举”中,韩国瑜获得552万
票,蔡英文获得817万票。韩国瑜拿到4成选票,虽说得票与民进党方面差距较大,
但基本盘也没有崩盘。历经多次重大选举实战考验形成的这一态势难得可贵,这是
国民党重整再出发的基础。

基本盘的出现,是“台独势力”撕裂台湾社会的结果,政治生态形成“台独”和反
“台独”两大基本阵营,在选举中成为绿蓝基本盘。基本盘的形成和强化,各自政
治理念是存在前提。中国国民党的政治理念,诸如坚持“国统纲领”和国家统一、
承认“九二共识”和反对“台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主导岛内两岸交流、
扩大国民党的支持度和夺取执政权等方面的相关论述、战略和政策,是巩固基本盘的
政治基础。“新两岸论述”中,对于其中至关重要的承认“九二共识”和反对“台
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主导两岸交流等重要定位和任务,以所谓“厘清内
涵”为名,采取模糊、忽视等不当做法,造成国民党的方向不定,理论荒芜,行动
无措,岂不自毁长城?如此下去,下次选举552万票都难维持。

(三)有民意支持度?
“1□1选举”中,蔡英文多拿265万票,压得中国国民党透不过气来。从韩国瑜保住
552万票看,可以说国民党基本队伍没有散伙,输掉的265万,则主要由浅蓝浅绿中
间选民组成,这就让国民党领导集团,开始把关注重点放在争取浅绿浅蓝中间选民
身上,以此来提升党的民意支持度。基本做法从“新两岸论述”中可以看出,就是
调整对“九二共识”的坚持,放弃对共创和平发展新局的坚持。

事实上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是对的,但从“新两岸论述”相关表述看,显然不合适!
因为,采取什么对策和措施争取浅绿浅蓝中间选民支持,这要从265万选民的构成出
发。这些选民中,一方面确实有一些人否认“九二共识”,但不会反对和平发展;
确实有一些人不赞成两岸统一,但不会赞成“台独”挑起战争。

另一方面,这些人,一是看不惯国民党的落伍、僵化,国民党形象不佳,上层流行
“宫廷内斗、老人政治、酱缸文化、保守顽固、争功诿过”。二是看不惯“抢摘桃
子”,国民党实力派见利就夺,见权就争,在韩国瑜胜选高雄市长和“九合一选举”
狂胜后,一看胜选“二合一选举”的可能性大增,实力派在参选“总统”和决定
“不分区立委”等选举关键问题上,尽情表演。三是看不惯带头夺利的党的领导人,
面对“二合一选举”,国民党负责人重心不是放在全党有效辅选上,而是利用职权
明抢“不分区立委”席位,做起胜选上台执政后出任“立法院长”的好梦。四是不
赞成韩国瑜政治选择过激,韩在当选高雄市长马上出征参选“总统”,草根近民形
象和风格深厚,但“急躁,冒进”,党内没有正视这一问题。 如果4类情况没有改
观,恐怕下次选举时,支持绿营的浅绿浅蓝中间选民还会增加。

从中可以看出,浅绿浅蓝中间选民的政治诉求,是要求中国国民党痛改前非,加快改
革,当然这要看国民党推出的“改革论述”了。至于“两岸论述”,对于坚持“九
二共识”和坚决反对“台独”的忽视轻视,如果得不到纠正,国民党的支持者队伍又
要有变化了。

作者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联合大学教授。    


欢迎阅览【全美联合会2020年会文集目录】



Copyright(c) Alliance for China's Peaceful Reunification, USA. All rights reserved.